一、课程目标
(一)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(示范性和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)
总体目标:基于幼儿园骨干教师(含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)保教工作实践与专业发展的现实需求,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培训,切实提升参训教师的保教能力。
具体目标:1)更新教育观念。了解学前教育的前沿信息,提高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特殊性的认识,以及对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意义和价值的认同;2)提升专业能力。 深刻理解学前教育理念与实践之间的关系,提高自身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,发挥骨干带头作用;3)转变教育行为。提高问题诊断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掌握有关优质保教的行动策略。
(二)农村幼儿园“转岗教师”培训
总体目标:基于农村幼儿园新入职教师(未从事过学前教育工作的“转岗教师”;非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毕业生)的专业发展现实需求,以集中培训、“送培到县”、“送教上门”、“远程培训”等多种方式培养教师职业认同感与专业能力,以适应幼儿园教师岗位的基本要求。
具体目标:1)了解幼儿教育的价值和专业性,认同幼儿园教师职业;2)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、年龄特点、幼儿学习方式的独特性,以及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工作的共性与差异;3)掌握基本的保育教育知识,形成初步的保育教育能力。
(三)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
总体目标:基于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发展水平与现实需求,以全面提高保教水平与专业能力为宗旨,采取综合式培训,提升幼儿园骨干教师职业素质、科学合理组织实施保育教育工作的能力,在园本培训和教研中发挥骨干示范作用。
具体目标:1)深化对职业的理解与幼儿发展的认识,提高师德为先的实践品质,转变教育理念;2)系统提升职业素质、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;3)初步掌握以参与式为主的多种培训方法和策略,提高指导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。
二、课程结构要求
1.各培训机构应参照以下比例设置培训课程,原则上每个维度浮动比例不超过3%;
2.鼓励有条件的培训机构针对教师不同需求,开设选修课程,为学员创造自主选学机会。中西部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须开设选修课程,比例不少于10%;
3.各维度参照比例如下:
表1 内容维度比例(%)
维度项目 | 示范性短训 | 中西部短训 | 中西部置换脱产研修 | 农村幼儿园“转岗 教师”培训 |
专业理念与师德 | 10 | 10 | 5 | 15 |
专业知识 | 40 | 40 | 45 | 45 |
专业能力 | 50 | 50 | 50 | 40 |
表2 性质维度比例(%)
项目维度 | 示范性短训 | 中西部短训 | 中西部置换脱产研修 | 农村幼儿园“转岗 教师”培训 |
理论性课程 | 70 | 70 | 50 | 45 |
实践性课程 | 30 | 30 | 50 | 55 |
表3 类别维度比例(%)
项目纬度 | 示范性短训 | 中西部短训 | 中西部置换脱产研修 | 农村幼儿园 “转岗教师”培训 |
标准课程 | 60 | 70 | 50 | 70 |
自主课程 | 40 | 30 | 50 | 30 |
三、课程内容
(一)短期集中培训项目
1.课程内容
维度 | 模块 | 专题 | 学时 | 内容要点 |
专 业 理 念 与 师 德 | 师 德 修 养 | 模范教师师德报告 | 3 | 个人事迹;互动交流;研讨 |
教育影视中的师德 | 3 | 电影欣赏;问题讨论 |
良好师幼关系建构 | 3 | 问题分析;规范要求;建构方法 |
教育公平与因材施教中的师德 | 3 | 教育过程公平;幼儿差异认识;因材施教中的师德 |
健全道德人格培育 | 3 | 加强自我修养;构建和谐道德人格 |
新时期师德现状、问题及其应对 | 3 | 师德现状;心理基础;问题与策略 |
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 | 3 | 专业性;独特性;创造性 |
幼儿园教师的法律法规意识 | 3 | 学前教育相关法律、法规及其要点;依法治教 |
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| 3 | 热爱儿童;爱岗敬业;勤学进取;为人师表 |
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 | 3 | 心理健康表现;情绪调节;职业幸福感 |
专 业 理 念 | 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(试行)》解读 | 3 | 意义价值;基本理念;内容特点 |
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》解读 | 3 | 基本理念;经验与问题;进一步落实的要求 |
科学的儿童观与教育观 | 3 | 儿童为本;早期经验与儿童发展 |
学前教育的价值与功能 | 3 | 社会价值;个体发展价值 |
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 | 3 | 一日生活皆课程;预设与生成;整合观 |
儿童权利与保护 | 3 | 儿童利益优先;尊重儿童尊严;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;无歧视原则 |
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动态 | 3 | 前沿信息;改革动态;发展趋势 |
| 有别于小学的幼儿园教育 | 3 | 幼儿园教育特质;纠正与防止小学化 |
专 业 知 识 | 幼 儿 发 展 知 识 | 3-6岁儿童发展指南》解读 | 3 | 背景与目的;依据与原则;指南与纲要的关系;实施建议与要求 |
幼儿发展特点 | 3 | 年龄特征;个体差异 |
幼儿认知发展 | 3 | 认知特点;认知主动性;认知能力 |
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| 3 | 自我意识;人际关系;情感发展;社会行为 |
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 | 3 | 生理发展特点;动作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|
幼儿学习特点与学习方式 | 3 | 学习特点;学习方式;学习品质 |
幼儿心理健康 | 3 | 内涵;表现;问题行为 |
领 域 教 育 知 识 | 健康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| 6 | 身体状况;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|
科学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| 6 | 科学探索;数学认知 |
语言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| 6 | 听与说;阅读和书写准备 |
社会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| 6 | 人际交往;社会适应 |
艺术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| 6 | 感受与欣赏;表现与创造 |
保 教 知 识 | 一日生活中的保教结合 | 3 | 保教结合原则;合理的作息时间;教育环节中的保育;生活环节中的教育 |
幼儿园安全工作 | 3 | 安全制度;安全应急预案;安全防护应急应变;急症救助 |
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| 3 | 活动价值;目标内容适宜;师幼互动质量 |
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价值 | 3 | 幼儿对环境的主动作用;环境对幼儿行为的引导;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|
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论与实践 | 3 | 游戏类别;游戏与课程;游戏与教学 |
游戏与儿童发展 | 3 | 各类游戏的特点;各类游戏的发展价值 |
高质量的师幼互动 | 3 | 师幼关系;互动要素;互动特点;互动效果 |
入学准备与幼小衔接 | 3 | 入学准备的内容与要求;幼小衔接的内容与方法 |
0-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与教养 | 3 | 发展特点;早教指导要点 |
通 识 知 识 | 教师的信息素养 | 3 | 学习资源的获得;家园沟通的信息平台;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立 |
艺术作品鉴赏 | 3 | 音乐、美术、文学;审美感知、审美体验、审美发现 |
幼儿园教师的科学素养 | 3 | 科学精神;科学知识;科学方法 |
专 业 能 力 | 环 境 的 创 设 与 利 用 | 班级环境的创设 | 3 | 心理环境;物理环境 |
活动区规划与创设 | 3 | 空间规划;活动区的种类;教育价值;指导要点 |
材料投放方式与幼儿行为 | 3 | 材料投放原则; 材料的结构化;材料的功能与层次;材料的有效性 |
幼儿园环境创设现场观摩与分析 | 3 | 设备设施;空间利用;墙面设计 |
活动区材料投放现场观摩与案例分析 | 3 | 区角规划;材料特点与幼儿行为;案例讨论 |
一 日 生 活 的 组 织 与 保 育 | 班级常规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| 3 | 常规要求、环节过渡、时间安排的问题;对策 |
不同年龄班的管理 | 3 | 小班、中班、大班、混龄班 |
一日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| 3 | 入园离园、进餐与饮水、盥洗、环节过渡等 |
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现场观摩 | 3 | 活动安排;环节过渡;生活保育;教师与保育员 |
游 戏 活 动 的 支 持 与 引 导 | 教师对角色游戏的介入与指导 | 3 | 介入时机;指导策略;常见问题分析 |
教师对建构游戏的介入与指导 | 3 | 观察要点;介入时机;指导策略;常见问题分析 |
教师对规则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| 3 | 观察要点;介入时机;指导策略;常见问题分析 |
角色游戏现场观摩研讨 | 3 | 游戏材料;角色交往;游戏情节;幼儿经验水平 |
建构游戏的现场观摩研讨 | 3 | 游戏材料;同伴关系;作品分析;幼儿经验水平 |
规则游戏的设计与分享交流 | 3 | 设计要求;材料准备;自选材料分组设计;小组交流;演示与讲评 |
教 育 活 动 的 计 划 与 实 施 |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| 6 | 设计原则;构成要素 |
主题活动的设计 | 3 | 主题来源;主题结构;内容整合;活动实施 |
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| 3 | 目标定位;运动设施与材料;挑战与安全 |
科学探索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| 3 | 生活中的探究;科学发现区活动;集体活动 |
幼儿良好社会品质的培养 | 3 | 规则意识;责任感;亲社会行为 |
幼儿园音乐活动组织与指导 | 3 | 目标定位;组织形式;指导策略 |
幼儿美术活动组织与指导 | 3 | 目标定位;组织形式;指导策略 |
语言教育活动的现场观摩与分析 | 3 | 目标内容适宜;师幼互动质量;活动效果 |
社会教育活动的典型案例参与式讨论 | 3 | 文字案例或视频案例;分组讨论;大组交流;总结评价 |
一日生活中的数学学习工作坊 | 3 | 讨论:生活中的数学经验;交流:分享经验;实操:数学学习支持 |
科学教育活动的现场观摩与分析 | 3 | 内容适宜、探究兴趣、幼儿经验;问题讨论;分析评价 |
艺术教育活动的现场观摩与分析 | 3 | 内容适宜、探究兴趣、幼儿经验;幼儿的审美体验、表现与创造;问题讨论;分析评价 |
评 价 与 反 思 | 一日生活中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 | 3 | 观察内容;观察方法;观察结果分析 |
幼儿发展档案的制作和使用 | 3 | 幼儿作品分析;档案资料的选择;幼儿发展综合性报告的撰写 |
班级环境评价与反思 | 3 | 评价要点;问题分析;改进措施 |
教育活动评价与反思 | 3 | 评价要点;问题分析;改进措施 |
幼儿园教研现场观摩与研讨 | 3 | 了解教研活动背景;观察要点:教研主题内容形式和研讨氛围、效果;讨论:问题的针对性和形式的适宜性 |
家 园 合 作 | 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及其沟通 |
| 家园共育的内涵与意义;沟通方式 |
家园共育 |
| 参与意识;参与形式;参与内容 |
家长工作的组织形式 |
| 家长会;开放活动;家长委员会 |
课 程 资 源 开 发 与 利 用 | 课程资源的类型与价值 | 3 | 人的资源;社会资源;自然资源;文化资源 |
本土资源的选择与利用 | 3 | 因地制宜、适宜性、教育性;利用方式 |
教玩具的选择与制作 | 3 | 安全与卫生;结构与功能;成本与效用 |
图画书的选择与利用 | 3 | 选择标准;使用方式 |
农村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制作工作坊 | 3 | 自选材料制作;展示观摩;分享交流;问题讨论;分析评价 |
课程资源的类型与价值 | 3 | 人的资源;社会资源;自然资源;文化资源 |
教 师 培 训 | 教师培训的需求分析与规划设计 | 3 | 需求来源;需求分析;项目规划 |
培训方案的设计与撰写 | 3 | 目标确定;课程选择;方法匹配 |
参与式培训的设计与实施 | 3 | 小组交流;头脑风暴;角色扮演;模拟情境 |
园本研修的设计与实施 | 3 | 园本教研内涵;研训一体;研修目标内容;研修组织;研修方式 |
2.培训主题设计的要求
(1)培训主题的设计依据
依据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(试行)》、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》、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等政策文件精神;依据当前幼儿园教育现实中存在的问题(如某些专业知识的缺失和专业能力的不足,未能把握幼儿发展的知识与教育实践的关系,混淆幼儿园课程教学与小学的关系,反思性实践的能力不够,缺乏与家庭合作共育的深刻理解和与家长沟通的技能等);依据幼儿园教师所关心的热点、难点和培训需求。据此,国家级培训计划建议以下培训主题
①幼儿发展与评价;
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践与反思;
③幼儿园环境创设与管理;
④研究型教师的专业发展;
⑤幼儿园、家庭、社区合作共育;
⑥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;
⑦幼儿园保教质量的优化;
⑧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》等政策文本的学习、贯彻与落实;
⑨幼小衔接与防止、纠正小学化倾向;
⑩幼儿园课程的组织与实施
(2)培训专题的选择
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当前培训需求,确定和选择培训主题,并围绕该主题在本课程标准各模块中选择适宜的专题进行组合,形成一期集中培训的培训课程方案。专题选择和组合的依据:
①专题选择应覆盖与主题相关的模块,根据主题可对专题名称做适当变化;
②根据培训对象的目标定位和实际需求进行选择,专题名称下的要点可适当调整;
③选择专题要考虑知识、能力的相应关系,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的结合,实践性专题不得少于总课时的30%;
④考虑成人学习的特点和受训者的参与性,专题选择必须考虑一定比例的实践实操和研讨专题。
(3)样例: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践与反思(详见附件)
(二)中西部置换脱产研修项目
维度 | 模块 | 专题 | 学时 | 内容要点 |
| 师 德 修 养 | 模范教师师德报告 | 3 | 个人事迹;互动交流;研讨 |
教育影视中的师德 | 3 | 电影欣赏;问题讨论 |
我的教育人生:学员沙龙 | 3 | 成长经历;情感故事;分享交流;增进了解 |
教育公平与因材施教中的师德 | 3 | 教育过程公平;幼儿差异认识;因材施教中的师德 |
新时期师德现状、问题及其应对 | 3 | 师德现状;心理基础;问题与策略 |
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 | 3 | 专业性;独特性;创造性 |
幼儿园教师的法律、法规意识 | 3 | 学前教育相关法律、法规及其要点;依法治教 |
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| 3 | 热爱儿童;爱岗敬业;勤学进取;为人师表 |
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完善 | 3 | 心理健康表现;情绪调节;职业幸福感 |
幼儿教师团体心理辅导 | 3 | 辅导内容;辅导方式 |
专 业 理 念 | 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(试行)》解读 | 6 | 意义价值;基本理念;内容特点 |
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》解读 | 12 | 基本理念;经验与问题;进一步落实的要求 |
实施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》经验交流 | 6 | 经验;问题;对策 |
科学的儿童观与教育观 | 3 | 儿童为本;早期经验与儿童发展 |
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 | 3 | 一日生活皆课程;预设与生成;整合观 |
儿童权利与保护 | 3 | 儿童利益优先;尊重儿童尊严;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;无歧视原则 |
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动态 | 3 | 前沿信息;改革动态;发展趋势 |
| 有别于小学的幼儿园教育 | 3 | 幼儿园教育特质;纠正与防止小学化 |
专业知识 | 幼 儿 发 展 知 识 | 《3-6岁儿童发展指南》解读 | 6 | 背景与目的;依据与原则;指南与纲要的关系;实施建议与要求 |
幼儿的审美心理 | 3 | 年龄特征;个体差异 |
亲子依恋 | 3 | 重要作用;依恋类型;发展特点;影响因素 |
幼儿的个性发展特点 | 3 | 自我意识;需要;性格;气质 |
幼儿学习特点与学习方式 | 3 | 学习特点;学习方式;学习品质 |
幼儿心理健康 | 3 | 内涵;表现;问题行为 |
农村幼儿的发展中的问题 | 3 | 营养问题;生活卫生习惯;语言表达 |
领 域 教 育 知 识 | 健康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| 9 | 身体状况;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; |
科学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| 12 | 科学探索;数学认知 |
语言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| 9 | 听与说;阅读和书写准备 |
社会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| 9 | 人际交往;社会适应 |
艺术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| 12 | 感受与欣赏;表现与创造 |
保 教 知 识 | 一日生活中的保教结合 | 3 | 保教结合原则;合理的作息时间;教育环节中的保育;生活环节中的教育 |
幼儿园的安全工作 | 3 | 安全制度;安全应急预案;安全防护应急应变;急症救助 |
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| 3 | 活动价值;目标内容适宜;师幼互动质量 |
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价值 | 3 | 幼儿对环境的主动作用;环境对幼儿行为的引导;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|
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论与实践 | 3 | 游戏类别;游戏与课程;游戏与教学 |
游戏与儿童发展 | 3 | 各类游戏的特点;各类游戏的发展价值 |
高质量的师幼互动 | 3 | 师幼关系;互动要素;互动特点;互动效果 |
入学准备与幼小衔接 | 3 | 入学准备的内容与要求;幼小衔接的内容与方法 |
0-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与教养 | 3 | 发展特点;早教指导要点 |
通 识 知 识 | 教师的信息素养 | 3 | 学习资源的获得;家园沟通的信息平台;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立 |
艺术作品鉴赏 | 6 | 音乐、美术、文学;审美感知、审美体验、审美发现 |
幼儿园教师的科学素养 | 3 | 科学精神;科学知识;科学方法 |
专 业 能 力 | 环 境 的 创 设 与 利 用 | 班级环境的创设 | 3 | 基本理念;原则;要点 |
活动区规划与创设 | 3 | 空间规划;活动区的种类;教育价值;指导要点 |
墙面环境创设 | 3 | 理念;布局;与幼儿学习的关系 |
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观摩或案例分析 | 6 | 设备设施、空间利用;墙面设计 |
活动区材料投放的现场观摩与案例分析 | 6 | 区角规划;材料特点与幼儿行为;案例讨论 |
教师自制教玩具的展示与交流 | 6 | 自选材料制作;展示观摩;分享交流;问题讨论;分析评价 |
一 日 生 活 的 组 织 与 保 育 | 班级常规的建立 | 3 | 基本常规;幼儿的参与 |
班级常规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| 3 | 常规要求;环节过渡;时间安排 |
混龄活动的组织 | 3 | 重要性;活动内容;方式 |
一日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| 3 | 入园离园、进餐与饮水、盥洗、环节过渡等 |
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现场观摩 | 6 | 活动安排;环节过渡;生活保育;教师与保育员 |
游 戏 活 动 的 支 持 与 引 导 | 教师对角色游戏的介入与指导 | 3 | 介入时机;指导策略;常见问题分析 |
教师对建构游戏的介入与指导 | 3 | 观察要点;介入时机;指导策略;常见问题分析 |
教师对规则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| 3 | 观察要点;介入时机;指导策略;常见问题分析 |
角色游戏现场观摩研讨 | 3 | 游戏材料;角色交往;游戏情节;幼儿经验水平 |
建构游戏的现场观摩研讨 | 3 | 游戏材料;同伴关系;作品分析;幼儿经验水平 |
规则游戏的设计与分享交流 | 3 | 设计要求、材料准备、自选材料分组设计、小组交流、演示与讲评 |
教 育 活 动 的 计 划 与 实 施 |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| 6 | 设计原则;构成要素 |
主题活动的设计 | 6 | 主题来源;主题结构;课程整合;活动实施 |
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| 3 | 目标定位;运动设施与材料;挑战与安全 |
农村大班额情况下游戏活动的开展 | 3 | 游戏材料;场地利用;游戏类型;游戏方式、 |
科学探索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| 3 | 日常生活中的探究;科学发现区活动;集体活动 |
生活与游戏中的数学 | 3 | 生活中的数学渗透;游戏中的数学学习;集体活动 |
早期阅读的指导 | 3 | 目标定位;组织形式;指导策略 |
早期阅读模拟教学 | 6 | 活动;讨论与交流 |
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| 3 | 同伴关系的类型;交往技能、解决冲突 |
幼儿良好社会品质的培养 | 3 | 规则意识;责任感;亲社会行为 |
幼儿园艺术领域活动设计 | 3 | 目标定位;组织形式;指导策略 |
语言教育教学活动的分析评价 | 3 | 目标内容适宜;师幼互动质量;活动效果 |
| 社会教育活动的典型案例参与式讨论 | 6 | 文字案例或视频案例;分组讨论;大组交流;总结评价 |
一日生活中的数学学习工作坊 | 6 | 讨论:生活中的数学经验;交流:分享经验;实操:数学学习支持 |
科学教育活动的现场观摩与分析 | 6 | 内容适宜、探究兴趣、幼儿经验;问题讨论;分析评价 |
艺术教育活动的现场观摩与分析 | 6 | 内容适宜、探究兴趣、幼儿经验;幼儿的审美体验、表现与创造;问题讨论;分析评价 |
评价与反思 | 一日生活中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 | 3 | 观察内容;观察方法;观察结果分析 |
幼儿发展档案的制作和使用 | 3 | 幼儿作品分析;档案资料的选择;幼儿发展综合性报告的撰写 |
班级环境评价与反思 | 3 | 评价要点;问题分析;改进措施 |
教学活动评价与反思 | 3 | 评价要点;问题分析;改进措施 |
幼儿园教研现场观摩与研讨 | 3 | 了解教研活动背景;观察要点:教研主题内容形式和研讨氛围、效果;讨论:问题的针对性和形式的适宜性 |
家 园 合 作 | 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及其沟通 | 3 | 信任;支持;沟通途径与内容 |
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形式 | 3 | 提供资源;参与活动; |
家长工作的组织形式 | 3 | 家长会;开放活动;家长委员会 |
农村幼儿家长工作 | 3 | 特点;类型;方法; |
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| 课程资源的类型与价值 | 3 | 人的资源;社会资源;自然资源;文化资源 |
本土资源的选择与利用 | 3 | 因地制宜、适宜性、教育性;利用方式 |
教玩具的选择与制作 | 3 | 安全与卫生;结构与功能、成本与效用 |
图画书的选择与利用 | 3 | 选择标准;使用方式 |
农村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制作工作坊 | 6 | 自选材料制作;展示观摩;分享交流;问题讨论;分析评价 |
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利用 | 3 | 民间游戏筛选、游戏的组织,教师的支持,场地要求 |
教 师 的 专 业 发 展 | 幼儿园科研方案的制定 | 6 | 选题;文献查阅;研究设计;研究方案的撰写 |
开题报告交流与实作 | 6 | 选题;查阅文献;撰写报告;相互交流与点评 |
基于案例的学前教育科研方法 | 9 | 行动研究法;观察法;调查法; |
教育叙事研究 | 3 | 价值;要点 |
幼儿园教研组建设与教研活动创新 | 3 | 教研制度;教研组的形式;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|
园本教研观摩与研讨 | 3 | 观摩;交流 |
教师培训 | 教师培训的需求分析与规划设计 | 3 | 需求来源;需求分析;项目规划 |
培训方案的设计与撰写 | 3 | 需求评估;方案设计;方法匹配 |
参与式培训的设计与实施 | 3 | 小组交流;头脑风暴;角色扮演;模拟情境 |
园本研修的设计、组织与实施 | 3 | 园本教研内涵;研训一体;研修目标内容;研修组织;研修方式 |
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 | 3 | 扎根现场;师徒结对 |
(三)转岗教师短期集中项目
维度 | 模块 | 专题 | 学时 | 内容要点 |
专 业 理 念 与 师 德 | 师 德 修 养 | 模范教师师德报告(1) | 3 | 个人事迹;互动交流;研讨 |
模范教师师德报告(2):从小学老师到幼儿园老师 | 3 | 个人事迹;互动交流;研讨;转变历程;面临困难;经验与体会 |
专 业 理 念 | 学前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| 3 | 社会价值;个体发展价值 |
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 | 3 | 幼儿园教育的性质;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与任务;主要保教目标 |
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(试行)》中的专业素养 | 3 | 与小学教师的共性;与小学教师的差异 |
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》和《3-6岁儿童发展指南》中的儿童观与教师观 | 3 | 儿童观;知识观;学习观;教育观 |
《幼儿园工作规程》解读 | 3 | 幼儿园工作的任务;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;幼儿园教师的职责 |
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| 3 | 一日生活皆课程;预设与生成;整合观 |
儿童权利与保护 | 3 | 儿童权利保护的四大原则;儿童的四大基本权利 |
专业知识 | 幼 儿 发 展 知 识 | 幼儿发展的一般年龄特征 | 3 | 小、中、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 |
儿童发展的生态观 | 3 | 家庭、幼儿园、社区、社会文化等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|
幼儿认知发展 | 3 | 认知特点;认知主动性;认知能力 |
幼儿语言发展 | 3 | 发展规律;特点;影响因素 |
幼儿情感社会性发展 | 3 | 自我意识;人际关系;情感发展;社会行为 |
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 | 3 | 生理发展特点;动作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|
幼儿学习特点与学习方式 | 3 | 学习特点;学习方式;学习品质;幼儿的学习与小学生的区别 |
幼儿心理健康 | 3 | 重要性;内涵;表现;影响因素 |
保 教 知 识 | 健康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| 6 | 身体状况;生活习惯;生活能力 |
科学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| 6 | 科学探索;数学认知 |
语言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| 6 | 听与说;阅读和书写准备 |
社会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| 6 | 人际交往;社会适应 |
艺术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| 6 | 感受与欣赏;表现与创造 |
保育知识 | 3 | 卫生;急救;护理 |
幼儿园的作息制度与各环节的要求 | 3 | 一日作息制度;各环节具体要求;各环节教育功能 |
幼儿园的安全工作 | 6 | 安全制度;安全应急预案;安全防护应急应变;急症救助 |
游戏与儿童发展 | 6 | 各类游戏的特点;各类游戏的发展价值 |
入学准备与幼小衔接 | 3 | 入学准备的内容与要求;幼小衔接的内容与方法 |
通 识 知 识 | 教师的信息素养 | 3 | 学习资源的获得;家园沟通的信息平台;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立 |
艺术作品鉴赏 | 6 | 音乐、美术、文学;审美感知;审美体验;审美发现 |
幼儿园教师的科学素养 | 6 | 科学精神;科学知识;科学方法 |
专 业 能 力 | 环 境 的 创 设 与 利 用 | 活动区规划与创设 | 6 | 空间规划;活动区的种类;教育价值;指导要点 |
活动区材料投放的现场观摩与案例分析 | 6 | 区角规划;材料特点与幼儿行为;案例讨论 |
材料的投放与利用 | 6 | 投放的原则;材料的种类与用法 |
班级环境创设的观摩 | 6 | 墙面设计与布置;空间利用与区域创设;设备设施、材料提供的适宜性分析;主要经验;主要问题 |
一 日 生 活 的 组 织 与 保 育 | 班级常规的建立 | 3 | 基本常规;幼儿的参与 |
班级常规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| 3 | 常规要求、环节过渡、时间安排的问题;对策 |
不同年龄班的管理 | 3 | 小班、中班、大班、混龄班 |
一日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| 6 | 入园离园;进餐与饮水;盥洗;环节过渡等 |
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现场观摩 | 6 | 活动安排;环节过渡;生活保育;教师与保育员 |
游 戏 活 动 的 支 持 与 引 导 | 幼儿园角色游戏 | 3 | 常见类型;条件与材料;支持与指导 |
角色游戏现场观摩研讨 | 6 | 游戏材料;角色交往;游戏情节;幼儿经验水平 |
建构游戏 | 3 | 常见类型;条件与材料;支持与指导 |
建构游戏的现场观摩研讨 | 6 | 游戏材料;同伴关系;作品分析;幼儿经验水平 |
规则游戏 | 6 | 常见类型;条件与材料;支持与指导;规则游戏的设计与分享 |
农村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实操与分享交流 | 6 | 自选材料制作;展示观摩;分享交流;问题讨论;分析评价 |
教 育 活 动 的 计 划 与 实 施 |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| 6 | 设计原则;结构与内容;设计练习与分享 |
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案例分析 | 6 | 主题活动的特点;常设的主题活动;分析与评价的要点 |
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| 6 | 活动类型;小、中、大班的典型体育活动;组织实施要注意的问题 |
科学探索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| 3 | 日常生活中的探究;科学发现区活动;集体活动 |
科学领域教育教学活动的现场分析评价 | 6 | 观察要点:内容适宜、探究兴趣、幼儿经验;问题讨论;分析评价 |
生活与游戏中的数学 | 3 | 生活中的数学渗透;游戏中的数学学习;集体活动 |
一日生活中的数学学习实操 | 6 | 讨论:生活中的数学经验;交流:分享经验;实操:数学学习支持 |
语言教育教学活动的分析评价 | 6 | 目标内容适宜;师幼互动质量;活动效果 |
早期阅读的指导 | 3 | 目标定位;组织形式;指导策略 |
社会教育活动的典型案例参与式讨论 | 3 | 文字案例或视频案例;分组讨论;大组交流、总结评价 |
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| 3 | 同伴关系的类型;交往技能;解决冲突;案例分析 |
幼儿良好社会品质的培养 | 3 | 规则意识;责任感;亲社会行为 |
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组织 | 6 | 律动;唱歌;打击乐;舞蹈 |
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组织 | 6 | 绘画;泥工;纸工;民间艺术 |
评 价 与 反 思 | 一日生活中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 | 6 | 观察内容;观察方法;观察结果分析 |
教学活动评价与反思 | 3 | 评价要点;问题分析;改进措施 |
家 园 合 作 | 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及其沟通 | 3 | 家园共育的内涵与意义;沟通方式 |
家园共育 | 3 | 参与意识;参与形式;参与内容 |
家长工作的组织形式 | 3 | 家长会;开放活动;家长委员会 |
课 程 资 源 开 发 与 用 | 课程资源的类型与价值 | 3 | 人的资源;社会资源;自然资源;文化资源 |
本土资源的选择与利用 | 3 | 因地制宜;适宜性;教育性;材料的收集与利用 |
教玩具的选择与制作 | 6 | 安全与卫生;结构与功能;成本与效用 |
图画书的选择与利用 | 3 | 选择标准;使用方式 |
四、课程实施建议
(一)培训方式
1、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,专题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,观摩考察与反思体验相结合,各种方式相互渗透融合,在理论培训中强调实践案例分析,在实践练习中突出理论与能力提升,在交流研讨中分享经验。
2、以参训教师为中心,以典型案例为载体,发挥参训教师的主体作用,引领参训教师研讨真实的保教问题,在参与、合作和专家指导下主动建构,总结反思保教经验,发展实践智慧,提升实践能力。
3、将院校集中研修与优质幼儿园“影子教师”、后续跟踪指导和辐射示范相结合,引领参训教师不断学习、实践、反思,持续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。
4、以参与式培训为主要方式,灵活采取案例式、探究式、情景式、讨论式、任务驱动、现场观摩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,提高参训教师的参与度,增强培训吸引力和感染力,提升课程实施的实效。
(二)师资要求
1、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。每个项目配备1名有副高以上职称,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,有较高学术水准的教师作为“首席专家”,全面负责培训设计、实施、总结等专业工作。要求首席专家全程参与和指导培训活动,对培训质量全面负责。培训结束后,形成培训总结报告。
2、组建高水平培训者团队,注意大学教育专家、学科专家与一线教师、教研员(含课程标准及教材编著人员)的合理搭配,原则上,中西部项目省外专家占三分之一,一线名优教师(含教研员)占40%左右。
3、开展集体备课。在培训实施前,培训机构应组织任课团队专家开展集体备课,对于培训目标、内容要点、活动形式、作业设计以及资源利用等进行认真研究,每位任课教师要明确课程要求,确保其教学内容与方式能实现预期课程目标。
(三)课程资源利用的要求
1、根据培训主题和课程目标的需要,为参训教师选配适切的阅读学习的文本资源或网络信息化资源,加深参训学员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,拓展培训课程的功能。
2、培训者团队主讲专家应向参训教师讲课提纲和阅读材料,为参训教师持续学习提供有效支持。
3、把参训教师作为重要培训资源,建立班级虚拟空间,整理发掘课程实施过程中参训学员学习研讨产生的生成性资源,并尽可能提供给每位参训教师进行分享交流。
(四)培训效果评价(考核标准与要求)
1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、参训教师与专家评价相结合、即时与后续相结合、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等开放多元的评价方式,对专家团队的教学实施效果和水平进行全面科学客观地评价;
2、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考的方式,对学员达到课程学习目标的程度进行综合考核。理论考核以课程作业、学习心得、小论文等形式进行;实践考核以案例分析、交流研讨、活动设计、技能操作等方式进行。过程性考核关注参训教师出勤率、课堂讨论参与率、作业提交情况等精力投入和主动参与程度;终结性考核主要对参训教师提交的各种任务性作业进行质量考查;
3、对参训教师培训后专业发展情况及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跟踪回访,对教育行为的改进和变化效果进行评价。
附件:
名称:“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践与反思”
培训对象:农村公办幼儿园(含部门、集体办幼儿园)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骨干教师。
培训目标:通过讲座、案例分析、观摩与实作,引导学员更新观念,充实专业知识,提升教师组织与实施教育活动的能力与反思能力。
课程内容:(10天,60学时)
维度 | 模 块 | 专 题 | 学时 | 内容要点 |
专业理念与 师德(10%) | 师德修养 | 教育公平与因材施教中的师德 | 3 | 教育过程公平、幼儿差异认识、因材施教中的师德 |
专业理念 | 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》 解读 | 3 | 基本理念;经验与问题;进一步落实的要求 |
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 | 3 | 一日生活皆课程;预设与生成 |
专业 知识 (30%) | 幼儿发展知识 | 幼儿学习特点与学习方式 | 3 | 学习特点;学习方式;学习品质 |
保教知识 | 健康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| 3 | 身体状况;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|
科学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| 3 | 好奇与探究;发现与理解 |
语言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| 3 | 听与说;阅读和书写准备 |
社会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| 3 | 自我与他人;社会适应;情绪与情感 |
艺术领域的目标内容与指导 | 3 | 感受与欣赏;表现与创造 |
一日生活中的保教结合 | 3 | 保教结合原则;合理的作息时间;教育环节中的保育;生活环节中的教育 |
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论与实践 | 3 | 游戏类别;游戏与课程;游戏与教学 |
专业 能力 (60%) | 环境创设与利用 | 活动区规划与创设 | 3 | 空间规划;活动区的种类;教育价值;指导要点 |
活动计划的组织与实施 |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| 3 | 设计原则;构成要素 |
主题活动的设计 | 3 | 主题来源;主题结构;内容整合;活动实施 |
学员教学活动设计交流 | 3 | 学员分组设计领域或主题活动 |
幼儿学习行为观察与评估 | 3 | 观察内容;观察方法;观察结果分析 |
幼儿园半日活动观察实作 | 3 | 典型行为记录;观察结果分析 |
活动评价与反思 | 幼儿园教学活动观摩与案例分析 | 6 | 目标与内容适宜性;师幼互动质量;内容与形式;方法与策略 |
幼儿园教研现场观摩与研讨 | 3 | 了解教研活动背景;观察要点:教研主题内容形式和研讨氛围、效果;讨论:问题的针对性和形式的适宜性 |